近年来,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通过“专家进课堂”等创新模式,高校与企业携手共进,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2025年3月19日下午14点10分,在A8-101由鲁班智能建造产业学院主办,银川科技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造价教研室承办“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专家进课堂”活动。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同学们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增强同学们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
BIM赋能 实战领航
行业精英引领,传授实战秘籍,本次培训有幸邀请到了行业内享有盛誉的BIM技术专家张晓老师。张晓老师在建筑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曾主导多个大型建筑项目的BIM技术应用与管理工作。他不仅对BIM技术的理论体系有着深入研究,更在实际项目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培训过程中,张晓老师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迅速拉近了与师生们的距离,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让师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BIM技术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优势。例如,在讲解建筑结构设计时,专家通过BIM模型实时展示了不同结构方案的力学性能分析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结构设计的原理和优化方法。
学习培训
在活动之初,主讲人张晓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此次学习培训的主题,《基于BIM技术智能建造实施方案学习培训》。
张晓老师从分为智能建造之理解、智能建造之探索、智能建造之阶段性实践成果、智能建造之重点研发方向、学习工作和生活五个方面向同学们进行讲解。 在培训中,专家详细讲解了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实施方案。从BIM模型的创建与优化,到如何利用BIM技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与管理,包括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与碰撞检查,以及运营阶段的设施维护等。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现场实操演示,此次活动让参与培训的师生们深入理解了BIM技术在智能建造中的核心作用和应用价值,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生动实践。一方面,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接触行业最新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机会,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技能,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使学校能够根据行业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产教融合
活动最后,张晓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关于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解。其中,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质量观和发展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所说:“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善中国的面貌”。而此次首次把中国创造、中国制造和中国建造并列提出,凸显了建造的重要性!给了工程人极大的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求学热情,给予了同学们求知、求进步的不懈动力。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们在智能建造领域的视野,更激发了大家对数字化技术与工程建造融合的探索热情。相信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智能建造将为未来工程领域带来更多突破与创新。
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数字经济管理学院将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为推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相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同学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搭建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